当前报道:疯狂亏损疯狂融资,OpenAI 面临开源隐忧

文|周鑫雨

编辑|苏建勋

风光无限的 OpenAI,近期被翻开了 " 大出血 " 的 B 面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3 年 5 月 4 日,在媒体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中,三位了解 OpenAI 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,由于去年开发 ChatGPT 并从谷歌招聘关键员工,OpenAI 的亏损大约翻了一番,达到 5.4 亿美元左右。

据报道,尽管在 OpenAI 于 2 月推出付费版聊天机器人后,公司收入有所增长,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其人工智能技术,以及该公司对该软件未来版本进行培训,这些成本可能会继续上升。

而大量出血的另一面,是 OpenAI 在融资上的大动作。上述知情人士透露,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曾私下暗示,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几年筹集至多 1000 亿美元资金,以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的能力。

2023 年 4 月 29 日,一项超 3 亿美金的融资又发生在 OpenAI 身上,其投资阵容愈发豪华:据 TechCrunch 报道,包括 Tiger Global(老虎全球管理)、Sequoia Capital(红杉资本)、Andreessen Horowitz、Thrive 和 K2 Global 在内的风投公司纷纷增持新股。

此外,PayPal CEO Peter Thiel 据称也已经入局,一旦成功交割,这或将成为其联合成立的 Founders Fund 的首次投资。

更早些,今年 1 月,老伙伴微软再向 OpenAI 加注了 100 亿美元。与新老资本完成交割后,OpenAI 目前的估值或高达 290 亿美元。

5 月 3 日,Altman 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OpenAI" 将成为硅谷历史上资本最密集的初创公司 " ——这一切正在发生。

出血一面:烧钱和开源双夹击

大模型入场费的高昂,已经无需赘述。" 亏损 5.4 亿美元 " 这一此前未公布的数字反映出,在 OpenAI 开始出售聊天机器人的使用权限之前,首先需要在覆盖训练成本上负重前行。

5.4 亿美元的缺口,会让不少资源能力较弱的初创公司对 AI 领域望而却步。从这点看,OpenAI、谷歌等资源实力强劲且具有先发优势的厂商似乎是最终的赢家。

但 5 月 5 日在社交软件 Discord 群组中匿名泄露的一份谷歌内部文件给出了相反的答案。其中提到:" 我们没有赢得这场竞争,OpenAI 也没有。当我们还在争吵时,第三个方已经悄悄地抢了我们的饭碗——开源。"

一个典型的案例 LLaMA 泄露门。是 2023 年 3 月 8 日,Meta 自研的 70 亿 -650 亿参数 AI 大模型 LLaMA 惨遭泄露,不少网友都通过论坛 4chan 上发布的资源,成功下载了 70 亿参数的 LLaMA。基于 LLaMA 这一基座的更优模型也紧接着纷至沓来。

不少开发者认为,LLaMA 的意外开源削弱了不少竞争对手。正如谷歌的泄密文件提到的那样:训练和试验模型的门槛从主要研究机构,精简至了一个人、一个晚上和一台强大的笔记本电脑。

另一个典型案例是,随着去年 AIGC 的爆火,Hugging Face 等 AI 模型开源社区亦受到了资本的青睐。2022 年 5 月,Hugging Face 就宣布完成了 1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,公司估值达到了 20 亿美元,超过了目前国内大模型赛道几乎所有的初创企业。

Hugging Face 用户。图源:Hugging Face 官网

质量和性能,这是 OpenAI 目前在 AI 技术上手握的王牌。但随着热钱流往开源 AI 社区,其所创造的更加自由、灵活的开发环境将成为强劲的竞争优势。

" 开源模型更快、更可定制、更私密,能力也更强大。他们用 100 美元和 13B 参数做到了我们花费 1000 万美元和 540B 参数都难以达成的事情。而且他们只需要几周就能完成任务,而不是几个月。" 谷歌的内部文件就提到,"如果我们可以更快地迭代小模型,那么长期来看,大模型并不会更具优势。"

纳新一面:利润飞轮加速旋转

上述 OpenAI 财务知情人士中的 2 名透露:2022 年,OpenAI 的收入仅有 2800 万美元,主要来自向应用程序开发商出售其人工智能软件的访问权限——这一收入水平,仅为微软去年全年营收的 0.14 ‰。

但 OpenAI 的底气,来源于对 AI 引领变革的押注。2021 年,Altman 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一旦其软件达到一定的功能水平,OpenAI 出售的使用权将足以覆盖成本—— " 基本上就像按下一个按钮,然后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进账 "。

ChatGPT 的推出成了 OpenAI 软件功能达到 " 一定水平 " 的里程碑。研究机构 PitchBook 的预测数据表示,OpenAI 在 2023 年有望产生 2 亿美元的收入,较 2022 年增长 150%。该机构预测,到 2024 年,OpenAI 收入可能达到 10 亿美元。

虽然不尽完美,但 OpenAI 在办公、创作等领域已经落地了不少应用。一些投资者认为,OpenAI 的软件产品能够让 Google(目前市值约 1.33 万亿美元)和亚马逊(目前市值约 1.07 万亿美元)成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公司。

作为 OpenAI 最早的投资者之一,以及独家云服务提供商,微软已经尝到了甜头。4 月 25 日发布的 2023 年 Q1 财报显示,微软 Q1 营收为 529 亿美元,同比增长 7%;净利润为 183 亿美元,同比增长 9%;每股收益为 2.45 美元,同比增长 10%。财报发布后,微软股价盘后上涨超过 8%。

即便收到外汇汇率降低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,Azure 云计算服务增幅放缓至 35%,市场对云服务的需求依然强劲。

微软 CFO Amy Hood 表示,Office 365 面向企业的销售表现略好于预期,大多数注册了微软 365 许可证的大客户都选择了更高端的版本——富国银行分析师迈克尔 - 特林表示,这一切可以为微软带来超过 300 亿美元新的年收入,其中大约一半来自 Azure 云端。

在愈发强劲的开源模型面前,OpenAI 与拥有 Office、Bing 等成熟落地场景的微软,俨然站上了同一条船:OpenAI 作为微软的 " 外接大脑 ",为微软的产品生态提供顶尖的、超前的技术服务。

而作为 OpenAI 的后盾,微软能提供持续的资源支持,确保模型质量的迭代更加持久——而这一点,恰恰是开源难以取胜的。

不可否认的是,在 AI 赛道,如今名声最响的仍然是 OpenAI ——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反馈数据所带来的更优的迭代条件。但也正如谷歌泄密信所提及的,不同开源模型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永远是 OpenAI 的潜在竞争对手。如何平衡商业利益、模型性能和成本,将是 OpenAI 和微软所面对的持久性命题。

36kr 制图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2 欧洲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